——关于滨海县交通事业发展成效及方向的几点思考 江苏滨海县政府办公室 李永永 交通事业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,也是向海图强的必需路径。滨海作为淮河出海门户,必须规划好、建设好、养护好交通基础,发展“公铁水”多式联运,优化交通运输结构,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,打造盐城北部加速隆起新支点。 一、基本现状 滨海县地理位置优越,现有高速1条、国道2条、省道5条、县道22条,公路里程达2384.5公里,路网密度为1.22公里/平方公里,形成“五纵六横”骨干路网。青盐高铁滨海段全长32公里,2018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,实现从高速到高铁的跃升;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已开港运营,2个10万吨级和2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建成使用,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通过国家验收。现正积极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,总投资43.35亿元滨海港铁路支线、105亿元滨淮高速正加速建设。 二、存在问题 强化交通路网建设同时,也存在短板弱项。一是农村道路存在短板。与城区相比,农村路网密度较低,仅为1.16公里/平方公里,低于县域公路网密度1.22公里/平方公里,市域公路网密度1.33公里/平方公里平均水平;四好农村路建设进度滞后,城郊及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。二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。滨海现有国省干道服务区3个,仅228省道服务投入运营,在运营管理能力、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还亟需提升;丁字港全长4.45公里,部分企业存在“散、乱、污”情况,有的沙石企业存存在清扫作业精细化程度不够,降尘不达标等问题。三是配套设施亟需完善。滨海港建成5万吨级航道和以10万吨级为主的码头泊位7个,综合通过能力4800万吨,内河航道网也已初步形成,但缺少与外海码头相配套的内河码头,港池和沟通航道建设滞后,海河不能无缝衔接制约河联运发展。 三、相关建议 推动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,打造盐城北部新增长极,必须强化骨干交通路网,补齐多式联运短板,构建现代会交通网络和物流运输体系。 一、强化交通支撑,构建立体网络。一是建强骨干路网。打通外向联通通道,提速推进滨海港铁路支线建设、滨淮高速盐城段、328省道滨海段改扩建工程(二期)等骨干网络建设,力促重点公铁骨干路网尽快通车;超前谋划滨海南、正红2个互通项目,积极配合临盐高速滨海段前期手续办理,力促项目快落地、早实施。二是提升运输能级。提升水运能级,启动建设海河联运码头、界牌码头,筹建8个内河作业区,完成滨海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工可方案。围绕“一枢纽、两园区、三中心、多站点”,打造滨海港物流枢纽,界牌、城南2个物流园区,县城农副产品、滨淮、八滩3个物流中心,以及13个镇区交通综合站场,完善公铁水路网,实现人畅其行、物畅其流。三是完善出行体系。在建成海港大道、东海大道、北海大道、滨海大道等道路基础上,聚力完成县道改造56.5公里、乡村道提档升级254.5公里、桥梁改造72座。畅通内部“微循环”,打通城市“断头路”,新建向阳西路、环城路南延等8条道路,打通御景花园、海棠苑等5条断头路;织密农村“基础网”,改造提升“四好农村路”24.6公里、桥梁18座,完成大中修30公里。 二、突出服务导向,推动品质提升。一是坚持公交优先。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,有效衔接、减少换乘,方便基层群众出行。发展城市公交线路11条、定制公交线路2条、城镇公交线路7条、镇村公交29条、学生公交专线100条,运行车辆473辆,实现城市、城镇、镇村公交全覆盖。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,升级公交出行服务,规划开通公交线路70条,运行车辆528辆。二是完善物流体系。建设县级农村物流中心、镇区农村物流服务站和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三级城乡物流服务体系,大力推行交邮融合和公交带邮试点,创新农超对接、农社对接、直供直销等物流服务模式。完善集疏运枢纽体系,高标准打造城南物流园区,实现快递网点、邮政速递全覆盖。三是打造服务示范。切实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,在全市率先开发建设营运车辆自动年审及检测站企业平台项目,出台全国首个普货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团体标准,打造普货安全监管“慧安e行”特色品牌。建设完善希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“盐路红色驿站党群服务中心”,打造舒心、贴心、暖心,真用、实用、管用“三用三心”司机之家,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和满意度。 三、强抓行业管理,争创特色品牌。一是提升智慧执法能力。紧扣深化“一体化+智慧执法+信用监管”执法新模式,积极运用科技手段精准执法,推进高铁站、高速出口高频车辆自动识别预警系统运用,督促“盐城市交通安全综合监管平台”使用,推动车辆安装4G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,委托第三方提供动态监测服务,全方位提高执法效率。二是加大打非治违力度。依托“大数据+指挥中心+综合执法队伍”,扎实开展超限超载、非法营运等专项治理行动,加大高铁站、汽车客运站、高速出口、医院等重点区域巡查力度,严厉打击“黑车”、非法网约车、出租车乱收费、超限超载等违规经营行为,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。采用现场检查和监管平台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加强驾培、维修监督检查。三是深化为民服务效能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开发营运车辆自动年审及检测站一站式服务,自动获取3类14项审核数据,实现全县万余辆营运车辆自动年审;建设和运维好国道228滨海港服务区等3个国省道服务区,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交通驿站,积极争创交通运输部司机之家和省级公路驿站,推动党建与交通业务深度融合。 |